马拉松是一项对身体体能和耐力要求极高的运动,每次比赛都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消耗。在短时间内连续参加多场马拉松,是否会给身体带来过大负担,甚至埋下伤病隐患?这一现象引发了跑者们的热议。
马拉松的距离长达42.195公里,对身体的冲击不容小觑。在比赛过程中,跑者的肌肉、关节、骨骼承受着反复的冲击和压力,心脏需要长时间维持较高的心率,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这种高强度的运动,会导致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和损伤。
从运动生理的角度来看,跑完一场马拉松后,身体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精英选手全力输出跑完一场马拉松后,其有氧能力需要至少一个月时间才能基本回到巅峰水准(约为巅峰水准的97%),身体组织的恢复也远比想象中需要更长时间。对于普通跑者而言,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过度使用肌肉、关节和骨骼,容易引发应力性骨折、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中心的数据显示,连续2个月参加全马的跑者,髂胫束综合征发病率高达47%,跟腱炎风险增加3倍。
高强度的运动和持续的身体疲劳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几率。
长期频繁的高强度运动可能对心脏造成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显示,马拉松比赛后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如心肌钙蛋白、MB型肌酸激酶、B型脑钠肽上升了50%,这无疑提示马拉松这样的极限强度耐力运动导致了心肌受到一定损伤。
身体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修复受损的组织,如果恢复时间不足,会影响后续的运动表现和身体健康。运动医学研究显示,一场全马后,骨骼肌细胞损伤标记物水平会升高3-5倍,膝关节承受超过10吨的冲击载荷。普通跑者完成比赛后,通常需要4-6周才能完全恢复肌肉、肌腱和关节功能。
一般来说,建议在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后,给身体足够的时间(至少4周)进行恢复和调整,再考虑参加下一次比赛。从专业角度来看,两场比赛间隔时间少于4周,即可视为短时间内连续参赛,这也是追求极致成绩的精英选手考虑的最短比赛(全程马拉松)间隔。对于普通跑者而言,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连续参加两场马拉松,需要谨慎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
世界田联建议业余跑者两场全马间隔至少12周,包含4周恢复期、6周提升期、2周减量调整期。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标准,具体的间隔时间还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训练水平、年龄、伤病史等因素进行调整。例如,35岁以上跑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建议每年不超过2场全马,且两场之间间隔适当延长。(福利关注慧跑订阅号,进入主页,发送文字:背靠背12周课表,可以获得一份《慧跑背靠背马拉松连续参赛间隔12周训练课表》)
而世界级长距离运动员通常以春、秋两季马拉松为中心进行一年双周期训练,马拉松比赛后的1-2周是完全休息或非常轻松的训练。马拉松赛前的准备期和提升期通常会持续5-6个月。例如基普乔格(EliudKipchoge)2025年第一场马拉松是4月27日伦敦马拉松,第二场马拉松为8月31日2025年悉尼马拉松,间隔时间为126天。
无独有偶,哈桑(SifanHassan)2025年马拉松的参赛计划与基普乔格一致:第一场马拉松4月27日伦敦马拉松,第二场马拉松为8月31日2025年悉尼马拉松。为了专心准备8月31日悉尼马拉松,她早前通过经理人团队发表声明,将不会参与9月于东京举行的田径世锦赛。
如果你已经决定要在短时间内连续参加两场马拉松,那么如何科学备战,以减少身体损伤的风险,提高比赛表现呢?除了之前提到的几点,我们还可以从世界级运动员的训练特点中获取启发。
在报名参加第二场马拉松之前,要对自己在第一场比赛后的身体恢复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如果在参加完第一个全程马拉松时,南宫ng28相信品牌力量身体就已经达到极限,并且正在忍受着抽筋、疼痛等伤病状况,那么就不建议参加第二次比赛。只有在为第一次参赛准备的训练适当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参加第二次比赛。最好每周跑四到五天,每周跑量最少60到80公里,并且至少完成一次27~32公里(根据能力确定,持续时间不超过2小时30分钟)的训练。
如果参加第二次马拉松赛只是为了好玩,并非为了跑出个人最好成绩,那么应该在第一场马拉松跑完后安排约四周时间恢复,这样既能获得一定恢复时间,又不会失去耐力。如果想在第二次马拉松赛中尽量跑到最快,那么在两次参赛之间要给自己留八到十二周的时间。跑“背靠背”马拉松,最优先考虑的一定是恢复。如果两次赛事间隔四周时间,那么就恢复两周,准备一周;如果两次比赛间隔六周,就恢复两周,准备两周;有八周的话,就要设法为恢复和准备各留出三周。
为第二场比赛设定了时间目标的跑者,应在准备阶段训练将强度优先于距离之上。因为我们的身体会先忘记如何跑快,之后才是如何跑远。除了每周的(中)长距离跑之外,还要做间隔训练(600~1200米的间歇跑),以提醒大脑快速转向“快节奏”锻炼,将乳酸阈值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疲劳、疼痛、不适等症状,应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或停止比赛,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为身体恢复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一些成功的世界级运动员会用其他运动方式来补充他们的训练,即所谓的交叉训练,包括游泳、骑自行车和在椭圆机上锻炼,交叉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和避免训练单调。此外,补充训练还包括:
一些研究表明,每周2-3次的力量、爆发力和增强式训练可以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跑步经济性和成绩。我们在备战“背靠背”马拉松时,也可以适当加入这些交叉训练和补充训练,增强身体机能,降低受伤风险。
马拉松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魅力的运动,但在追求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尊重身体的极限,科学合理地安排比赛和训练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马拉松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长久地奔跑下去。对于计划在短时间内参加多场马拉松的跑者来说,一定要谨慎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比赛间隔和训练计划,确保每一次奔跑都是安全、健康且快乐的。
本文由: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